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,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担当作为,求真务实,防止各类“黑天鹅”、“灰犀牛”事件发生。这一要求对当前企业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性、针对性和指导性,必须深入学习领会、坚决贯彻落实。
增强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就要保持“堤溃蚁孔,气泄针芒”的忧患意识。“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,不论是企业发展,还是个人事业,都是由长期量变努力积累起来的,往往经历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。而当经济发展的“堤坝”筑起来了,事业前途就像“气球”一样充盈时,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:小小的蚂蚁窝,能够使千里大堤溃决,针尖大的窟窿也能透过斗大的风。对此,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,“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”,“积羽沉舟,群轻折轴”。稍有不慎,就可能导致功亏一篑、前功尽弃。当前,国际形势风云变幻、经济下行压力冲击、疫情防控形势严峻、外部环境错综复杂,“黑天鹅”、“灰犀牛”,“回头浪”、“拦路虎”,各种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很多,企业发展环境的复杂性、严峻性、不确定性日益增多。应对复杂局面,领导干部必须要坚决落实好党中央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的明确要求,时刻谨记“生于忧患、死于安乐”的古训,增强忧患意识、坚持底线思维,时时放心不下,事事放在心上,始终保持见叶知秋的敏锐,积极主动抓早抓小、防范风险,以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的清醒头脑统筹推进各项工作。
增强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就要发扬“夙兴夜寐,无一日之懈”的敬业精神。“人生在勤,勤则不匮”,好日子是拼出来的,好前景是干出来的。革命战争年代,有“边区工人一面旗帜”赵占魁、“兵工事业开拓者”吴运铎、“新劳动运动旗手”甄荣典;新中国成立后,更有“铁人”王进喜、“两弹元勋”邓稼先、“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”蒋筑英;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,又涌现了“蓝领专家”孔祥瑞、“白衣圣人”吴登云、“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”吴大观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。可以说,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工作状态和敬业姿态,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。一勤天下无难事,只要时刻把工作放在心上,日思夜想,反复琢磨,想得多了,琢磨透了,工作思路就打开了,工作方法就找到了,工作效果自然不会差。在疫情防控的主战场、在项目建设的最前沿、在生产经营的第一线,领导干部要发扬“昼无为则夜难寐”的敬业精神,树立只争朝夕、紧张快干的工作作风,心无旁骛谋发展,聚精会神抓落实,让“想干事、勤干事”成为一种常态,今天能做的事不能拖到明天,马上能办的事不能过会再干,将时时放心不下的勤勉敬业浓缩在“干字当先,干在实处”的优良作风里。
增强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就要彰显“重任千钧惟担当”的责任之心。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,而不是做官享福”。担当精神最显著的本质特征就是敢于斗争;担当精神最根本的实践要求就是要真抓实干,越是困难多任务重,越要狠下抓落实的真功夫。面对新发展征程,领导干部要发扬“为官避事平生耻、重任千钧惟担当”的精神,敢于挑最重的担子、啃最硬的骨头,树立敢于担当的品格,练就勇于担当的豪气,忠于职守、担当尽责,把每一天都当成新的开始,把自己的工作做扎实,把岗位职责履行好。
工作的千头万绪,肩上的千钧重担,要求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心、攻坚克难,用心谋事不怕事、精心干事不躲事、专心成事不出事。要深入职工群众,深入生产一线,靠前指挥,拿出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和措施,在企业发展、项目建设、科技创新、深化改革、疫情防控、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上担当作为,做到站得出来、顶得上去,真正发挥以上率下作用,用实干奋斗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。